• 市场信息月报2018年第5期
    发布日期:2019-12-26

    政策方面,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做好2018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就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优先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决定2018年继续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农业农村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加强农业产业化领域金融合作,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训班上获悉,中央财政将大力推动建立财政、银行、保险、担保“四位一体”的多元化立体支农政策体系,继续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向市县延伸,通过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地方农业信贷担保机构降低担保门槛、扩大担保覆盖面,切实增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贷款的可得性。宏观经济方面,受农产品价格下滑影响,CPI及食品分项价格全面回落;PPI增速平稳可控。金融市场方面,M2增速平稳,信贷保持稳健;市场流动性适度偏紧,央行公开操作转以投放资金为主;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回升。利率方面,市场利率持续上升,银行间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P2P利率均较上月有所上浮;民间借贷利率略有下降。主要农产品方面,根据农业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5月预测,2018/19作物年度小麦年度结余量仍有增长,供过于求局面持续;稻谷面积及产量显著下调,供给压力减小;玉米库存将大幅下降;国产大豆供给充裕,进口放缓,供需平衡偏松;棉花产量调减,短期存在供给缺口,临储拍卖使供给紧张局面得到缓解;食糖产量小幅增加,在国内需求不足以及进口低价糖的双重压力下,市场供给日趋宽松。畜产品方面,猪肉需求不振,供给宽松,猪价弱势震荡。随着天气转热,牛羊肉消费进入淡季,价格小幅下滑;牛羊肉进口量同比环比均呈增长态势,对国内市场形成打压。一、政策要闻(一)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印发做好2018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5月4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财发〔2018〕13号),就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优先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通知》提出,优先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省级财政部门、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监会关于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财农〔2017〕40号)要求,做好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业务开展的指导工作,推进加快做大农业信贷担保贷款规模。省级财政部门在建立健全对省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奖补制度过程中,要防止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经营风险向财政转移,主要通过担保费用补助等方式降低农业贷款主体融资成本,确保财政奖补资金惠及农业贷款主体。财政补助后的综合担保费率(担保公司向贷款主体收取费用和财政补助之和)不超过3%的情况下,农业贷款主体实际承担的综合信贷成本(贷款利率、贷款主体承担的担保费率、增值服务费率等各项之和)可略微突破8%。(二)农业农村部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印发加强农业产业化领域金融合作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5月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农业农村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印发《关于加强农业产业化领域金融合作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经发〔2018〕3号)。目标任务是,通过双方合作,力争2018年实现邮储银行涉农贷款净增1000亿元以上,三年内实现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100个农村项目的开发,授信金额达到1000亿元;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新跨越,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发展等方面。邮储银行对于各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推荐的龙头企业等主体和项目,优先纳入总分行级三农金融事业部客户直管名单,积极为龙头企业带动的上下游零售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贷款利率原则上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上下浮动不超过10%。(三)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印发开展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通知。5月7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18〕11号),决定2018年继续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总体目标是,通过创建,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乡村发展新动力、农民增收新机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带动各地加强产业园建设,构建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主要建设任务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建设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建设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四)财政部农业司举办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训班。4月25-26日,财政部农业司举办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训班。财政部农业司司长、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吴奇修同志作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忠诚履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主题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部署、新要求,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和形势发展,全面部署了新时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和中央决策部署,做好财政支农和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尤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任务要求。关于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吴奇修司长强调,中央财政将大力推动建立财政、银行、保险、担保“四位一体”的多元化立体支农政策体系,继续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向市县延伸,通过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地方农业信贷担保机构降低担保门槛、扩大担保覆盖面,切实增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贷款的可得性。(五)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近日印发《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今年,三等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15元、120元、126元和130元。在规定的执行区域和时间内,当粮食市场收购价格持续3天低于上述价格时,即可按程序启动预案。执行预案收购的粮食,应为当年生产且符合三等及以上国家标准,相邻等级之间的等级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四等及以下的粮食由地方政府组织引导实行市场化收购。小麦预案执行区域为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省,执行时间为当年6月1日至9月30日;早籼稻预案执行区域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5省(区),执行时间为当年8月1日至9月30日;中晚稻(包括中晚籼稻和粳稻)预案执行区域和时间为: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8省(区)当年10月10日至次年1月31日,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当年11月1日至次年2月末。(六)行业动态:重庆三峡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首期公司债券。重庆三峡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三农”发展的问题,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经中国证监会批复,于3月23日成功发行20亿元的公司债券,票面利率5.78%,用于扩大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业务规模及增加企业日常流动资产。二、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动态(一)宏观经济。CPI及食品分项价格全面回落。4月CPI为1.8%,环比减少0.3个百分点,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其中CPI食品分项价格指数为0.7%,环比减少1.4个百分点,同比增加4.2个百分点;非食品分项价格指数为2.1%,环比持平,同比减少0.3个百分点。导致本月CPI同比增速下滑主要因素是猪肉、水产品、水果价格增速的下滑[1]。PPI平稳可控。4月PPI为3.4%,环比增加0.3个百分点,同比减少3个百分点。当前工业品价格整体平稳,但受环保趋严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增加的影响,后期工业品价格增速大幅波动的概率依然较大。(二)金融市场。1.货币供应情况。M2增速平稳,信贷趋于稳健。4月末M2余额173.77万亿元,同比增速为8.3%,环比增加0.1个百分点,同比减少1.5个百分点;M1余额52.54万亿元,同比增速为7.2%,环比增加0.1个百分点,同比大幅减少11.3个百分点;M0余额7.15万亿元,同比增长4.5%。4月净投放现金2047亿元。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8万亿元,环比多增加600亿元,同比多增加797亿元。流动性偏紧。4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净投放900亿元,环比增加2100亿元,同比减少12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回升。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25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18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26亿元,同比少增加257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481亿元,同比多减1433亿元;信托贷款减少94亿元,同比多减少1567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454亿元,同比增加1109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776亿元,同比增加3275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33亿元,同比减少236亿元。4月27日,资管新规下发,文件对于非标业务和表外业务进行了规范。受监管影响,广义委外贷款规模持续下降,实体融资需求开始转向表内资金和直接融资口径,造成了表内贷款的增加和企业债券融资规模的扩大。2.利率市场情况。市场利率持续上升。4月银行间人民币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81%,比上月高0.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16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4月全国地区性民间借贷综合利率[2]月均值为15.5%,环比减少0.2个百分点,同比持平。4月中国P2P市场利率指数[3]月均值为9.8%,环比增加0.3个百分点,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3.小贷公司情况。小贷公司业务、机构、人员持续萎缩。2018年一季度小贷公司贷款余额[4]9630亿元,环比减少170亿元,同比增加252亿元。其中,小贷公司累计新增贷款减少111亿元,环比减少615亿元,同比减少193亿元。市场上小贷公司数量延续下降态势。2018年一季度小贷公司数量[5]8471家,环比减少80家,同比减少194家。一季度小贷公司从业人员10.1万人,环比减少0.3万人,同比减少0.8万人。三、大宗农产品供需情况(一)粮食。1.小麦。供需预测:5月国粮中心首次发布2018/19年度小麦供需报告,预计小麦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单产增加带动产量微涨,消费量略低于上年,小麦结余量同比增3.56%,仍供大于求。供给方面,国粮中心预计,2018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93万公顷,产量13000万吨,同比微增。需求方面,预计2018/19作物年度小麦食用消费小幅度增加,饲用消费、工业消费均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食用消费约为9300万吨,同比增50万吨;饲料消费约为700万吨,同比降50万吨;工业消费约为650万吨,同比降50万吨。国内小麦消费总量为11170万吨,同比降50万吨。气象预警及生长情况:4月底,春小麦播种已完成55.5%。市场反映,受4月初倒春寒影响,河南北部及中东部、山东西南部、陕西局部地区小麦幼穗退化,对优质小麦如郑麦366、新麦26、丰德存5号等品种的影响较严重。5月中旬,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出现对流性降水天气,可能造成部分小麦出现倒伏。同时,陕西临潼及潼关地区小麦赤霉病有高发趋势。各地具体的产量变化还需要严密关注后期天气情况。价格情况:4月4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公告,自2018年4月18日起,将2014-2016年产国标三等小麦拍卖底价调整为2350元/吨,较此前下调60元/吨,利空小麦市场,加上当前为面粉消费淡季,小麦库存消化慢,4月后小麦价格持续下跌,至5月中旬郑州小麦收购价较3月底下跌100元/吨,跌幅3.85%。5月中旬后,湖北新季小麦陆续上市,今年湖北新小麦质量较好,加上2017年产小麦库存见底,为保证面粉的口感和质量,市场对新小麦收购热度较高,后期市场交易焦点将逐步转向新小麦,随着新小麦大量上市,小麦价格或继续趋弱。2.稻谷。供需预测:5月国粮中心首次发布2018/19年度稻谷供需报告,预计稻谷的产量及年度结余量降幅较大,供过于求的局面得到缓解。供给方面,2018/19作物年度稻谷播种面积同比下滑1.91%,创2004年以来最大减幅,单产小幅下降,产量同比下滑2.81%。需求方面,消费量同比增68万吨,增幅0.37%,食用消费略降,饲用及加工消费略增。年度结余量1842万吨,5年来首次低于2000万吨,同比下降29.04%。主要因国家持续对稻谷进行供给侧改革,通过降低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休耕轮作面积等方式引导市场进行种植调整,减少稻谷供给压力。气象预警及生长情况:近期国内稻谷的整体生长及播种形势良好。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4月底,全国春播已播各类农作物40.5%,进度较上年快2.5%。粮食作物已完成春播计划的33.6%,进度较上年快3.4%。早稻已栽插93.3%,一季稻已育秧90.8%。目前,稻谷主产区大部分地区光温水条件较好,利于早稻和一季稻的生长。但贵州中南部、湖北西部和东南部、江西中部和西北部、湖南中南部、广东西南部、广西等地出现分散性强降水,局地低洼农田遭受渍涝害。价格情况:4月以来,市场粮源以托市收购政策粮和地方储备轮换粮为主,交易焦点由2017年的新稻转向2015及之前年份的陈稻。4月中旬后,每周政策粮的投放量保持在340万吨左右,根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整理,截至5月8日,2018年成交政策性稻谷已达461万吨,其中2014年稻谷387万吨,占比84%,主要因陈粮性价比优势明显。正常情况下,由于品质差异,陈稻比新稻价格低200-250元/吨,市场粮源充足及大量陈粮流出拉低整体市场价格,目前地方储备轮换工作仍在持续,短期内稻谷市场供应充足,5月由于国内大米消费进入淡季,下游加工厂库存消化慢,预计稻谷价格仍有下降空间。3.玉米。供需预测:5月国粮中心首次发布2018/19年度稻谷供需报告,预计2018/2019年玉米播种面积下滑1.27%,产量下滑1.01%,消费量同比增8.2%,其中饲用消费同比增6.8%,深加工消费显著增长,同比增长12.8%,预计国内玉米深加工产能将同比增1600万吨,至1.17亿吨。产量下滑,消费大幅增长,玉米年度结余量同比降2000万吨以上,玉米高库存的局面将得到一定缓解。根据机构春播调研,2018年玉米种植成本显著提高,地租增长尤为明显,吉林、辽宁等玉米主产区地租涨幅同比超过50%,少数地区地租甚至成倍增长。此外,种子和化肥成本也有不同程度增长。气象预警及生长情况:4月大部分玉米主产区气温及降水正常,土壤墒情良好,利于春播,截至4月底玉米播种已完成37.2%。仅吉林中西部和辽宁西部3月以来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地区墒情偏差,可能影响部分地区玉米的播种和出苗进度。吉林省政府近日发布《2018年吉林省玉米抗旱保全苗生产建议》,要求各地积极应对旱情。目前干旱对玉米生产的实质性影响尚不确定,需继续关注后续天气变化。价格情况:4-5月玉米市场进入政策市,临储拍卖的节奏、底价及出库情况决定了近期玉米价格走势。2018年临储玉米拍卖开始时间提前至4月12日,4月周度拍卖量700万吨,5月周度拍卖量提升至历史新高800万吨。截至5月11日,2018年临储玉米拍卖投放量3651万吨,成交量2663万吨,成交率达73%。大量的临储投放导致4月玉米价格快速下行,5月后玉米价格止跌,部分地区小幅上行,主要因临储玉米集中出库导致运力紧张,东北玉米外运受阻,且运费明显上涨,整体成本提升。5月18日,商务部公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高粱终止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因饲料配方中高粱对玉米有替代作用,利空玉米市场;出于为新小麦腾库考虑,可能加快销售进度,玉米价格继续上行空间不大。另一方面,当前2017年玉米余粮见底,市场上优质玉米短缺,饲料企业补库需求较强。多空因素交织,预计近期玉米价格涨跌空间都不大,区间震荡为主。(二)重要农产品。1.大豆。2018/19年度,国内大豆产量大增,进口比上年放缓,总体供需趋于平衡。供给方面,根据农业农村部5月最新预测,2018/19年度,在大豆主产区轮作休耕补贴和东北大豆生产者补贴大幅提高等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大豆播种面积839万公顷,同比增长7.79%。其中,黑龙江预计新增种植500万亩,补贴为150元/亩;吉林大豆种植补贴为350-580元/亩,预计大豆播种面积也将大幅增加。中央气象台预计5月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偏少,预计新季大豆单产将略低于上年的1820公斤/公顷;国产大豆总产量为1527万吨,同比增长4.9%。春播方面,截至4月27日,全国大豆播种进度为14.2%,与上年相当。进口方面,2018/19年度受国内大豆增产、需求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预计大豆进口量9565万吨,比上年度减少0.3%,或为15年来首次下跌。需求方面,2018/19年度国内大豆总消费量为11119万吨,同比略增0.52%。其中,大豆压榨消费量9454万吨,比上年度增长0.2%;大豆食用消费量1253万吨,比上年度增长4.1%。国内畜禽养殖业发展仍将拉动饲料原料消费量增加,但生猪养殖利润下滑将促使蛋白饲料添加比例回调,预计国内豆粕需求增速将放缓。4月受国储大豆收购提价、大豆加工企业补贴政策及中美大豆贸易摩擦预期影响,企业收购积极性较高,市场交易较为活跃。国内大豆收购价环比微涨。4月黑龙江国产油用大豆平均收购价3380元/吨,环比上涨0.4%,同比下跌8.8%;黑龙江国产食用大豆平均收购价3620元/吨,环比上涨0.2%,同比下跌9.8%。国际大豆价格环比持平。阿根廷大豆减产预期基本兑现,巴西大豆产量高于前期预测,中美贸易战偃旗息鼓,加之中国大豆增产,全球大豆结余量较大,供需基本平衡。预计2018/19年度进口大豆到岸税后中间价区间为3200-3400元/吨;国产大豆销区批发均价区间为4175-4375元/吨,未来存在小幅下跌的可能。2.棉花。2018/19年度国内棉花产量小幅减少,进口预增,年内缺口扩大至151万吨。储备棉轮出正常,短期供应充足。供给方面,根据农业农村部5月最新预测,2018/19年度全国棉花种植面积319万公顷,同比减少4.78%;单产为1742公斤/公顷,同比减少0.9%;全国棉花产量555万吨,同比减少5.8%;期末库存量为601万吨,同比减少20%。储备棉投放成交率持续下滑,截至4月28日,储备棉轮出累计成交55.8万吨,成交率53.1%。3月进口棉花10.74万吨,环比增长4.6%,同比减少11.3%。预计年内棉花进口量为12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0万吨。新年度仍处于棉花去库存阶段,但国内高品质皮棉供给不足,预计棉花进口量增加。需求方面,2018/19年度国内棉花年度总消费量为825万吨,同比增加0.36%。中美贸易摩擦强化企业观望心态,国内皮棉销售仍然面对较大压力,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截至4月20日,全国棉花销售率为65.5%,同比下降15.5个百分点。外贸下滑,3月纺织品服装出口141.64亿美元,环比减少30.4%,同比减少29.2%。气象预警及生长情况。入春以来,西北主产区气温较常年偏高2-4℃,光照接近常年,大部农区出现25-100毫米降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3-8成,土壤蓄墒较充足,良好的水热条件对棉花播种有利。截至4月27日,全国棉花播种进度为63.4%,与上年相当。新疆南疆棉区已于3月底开始播种,北疆棉区在4月中旬陆续开始播种,持续冷空气及扬沙、浮尘、沙尘暴天气对棉花播种带来不利影响,播种进度较往年同期偏晚偏慢,新疆兵团播种进度快于地方。国内棉价持平略跌。4月国内3128B级棉花月均价为15488元/吨,环比下跌0.2%,同比下跌2.4%。新年度国内库存仍然宽裕,预计2018/19年度国内3128B级棉花年内均价保持在14500-16000元/吨区间运行。3.食糖。2018/19榨季,国内食糖产量小幅增加,进口持平,下游需求持续疲软,总体供需平衡偏松。供给方面,根据农业农村部5月最新预测,受主产区糖料收购价格较高、糖农种植积极性提升的影响,2018/19年度糖料种植面积151.7万公顷,同比增长4.2%;单产56.25吨/公顷,同比持平;食糖产量1068万吨,同比增长4.2%。进出口方面,受保障性关税限制,预计2018/19年度中国食糖进口量320万吨,与上年持平。3月进口食糖38.11万吨,环比激增1561.1%。1-3月累计进口食糖43.49万吨,同比减少51.4%。需求方面,2018/19年度国内糖料消费约1520万吨,同比略增1.33%。4月下游用糖企业观望情绪依然浓厚,消费市场呈现疲态。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截至4月底,全国累计销糖率为43.3%,同比放缓2个百分点。气象预警及生长情况。4月糖料主产区降水量达50-100毫米,较常年偏多3成至2倍,大部地区墒情适宜,农业蓄水较充足,气象条件对适时春播有利。截至4月27日,全国糖料播种进度为78.4%,与上年相当。分产区来看,内蒙古甜菜种植已经开始;广西日前仅有2家糖厂未收榨,蔗农种植意向平稳;云南制糖厂进入密集收榨期,目前已完成新植蔗16.4万亩,计划完成面积25万亩;新疆糖价持平,甜菜已播种完,将陆续出苗。国内糖价延续下跌走势。4月国内糖价均价为5609元/吨,环比下跌2.9%,同比下跌15.3%。国内糖市处于消费淡季,加上近期食糖供应充足,国内糖价持续低位运行。国内外价差扩大。全球糖市供应过剩导致国际糖价持续大幅下跌。4月对关税配额外征收45%保障措施关税的巴西食糖到岸税后价为5157元/吨,跌幅为5.6%,比国内糖价低452元/吨,价差较上月扩大138元/吨。受国内外因素叠加影响,预计2018/19年度国内食糖均价5600-6100元/吨,较2017/18年度下降150元/吨。(三)重要畜产品。1.生猪。猪肉需求趋稳,供给呈现阶段性过剩,猪价弱势震荡。供给方面,根据战略研究院5月预测,2018年出栏生猪7.1亿头,同比增长3.11%。国内猪肉产量为5465万吨,同比增加2.34%。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4月能繁母猪存栏3369万头,环比减少1.4%,同比减少2.1%;生猪存栏33636万头,环比减少0.8%,同比减少1.5%。在猪价连续下跌的压力下,散户淘汰母猪力度加大,能繁母猪存栏重回下降通道,叠加大猪出栏速度加快、占比下降,生猪供给过剩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下游猪肉供给依旧充裕,1-3月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5955万头,同比增长17.5%。其中,3月屠宰量1917万头,环比增长9.6%,同比增长11.5%。进口量恢复到前期高位。年后集中清关导致进口大增,3月进口生猪产品25.45万吨,环比增长93.8%,同比增长7.2%。但长期来看,受国内猪价低迷的影响,预计2018年进口猪肉152万吨,比上年有一定幅度减少。需求方面,国内猪肉消费量为5595万吨,同比微增0.63%。“五一”节日对市场刺激并不明显,但受高价牛羊肉和鸡肉价格回升的影响,近期猪肉消费有恢复的迹象。白条销售级差同比基本持平,也说明消费趋于稳定。价格持续全线下跌。4月猪肉价格为20.78元/公斤,环比下跌8.2%,同比下跌21.9%;生猪价格10.93元/公斤,环比下跌15.3%,同比下跌28.7%;仔猪价格25.92元/公斤,环比下跌6.2%,同比下跌39.7%。成本上升,养殖中度亏损。4月玉米价格回升,生猪养殖效益持续加速下滑。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当月猪粮比价为5.3:1,较上月下降0.5个点。4月全国玉米批发均价为2.01元/公斤,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11.9%。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为3.04元/公斤,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1.3%。2.肉牛。牛肉消费进入淡季,牛价及肉价均小幅下滑,进口量环比同比增幅较大,对市场也有一定打压。供给方面,根据战略研究院5月预测,2018年出栏肉牛5080万头,同比增加0.59%。牛肉进口量同比环比均显著增长。3月进口量7.59万吨,环比增长29.1%,同比增长26.1%,主要进口来源国为巴西(29.6%)、乌拉圭(24.1%)、澳大利亚(16.0%)、阿根廷(14.1%)。由于国内牛肉产能增长缓慢,预计年内牛肉进口量将继续稳步增加。需求方面,随着气温逐渐转热,牛肉消费也随之进入淡季。牛肉及活牛价格小幅下跌。4月牛肉集市均价64.19元/公斤,环比下跌0.9%,同比上涨3.0%;活牛价格26.57元/公斤,环比下跌0.9%,同比上涨3.1%。后期随消费转淡,预计牛肉价格仍将小幅下跌。3.肉羊。羊肉需求季节性下跌,国内活羊及羊肉价格小幅下行。供给方面,根据战略研究院5月预测,2018年出栏肉羊3.1亿只,同比增长1.23%。3月羊肉进口量同比环比均有增长,当月进口量3.32万吨,环比增长64.4%,同比增长12.9%。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新西兰(63.7%)、澳大利亚(34.9%)。由于国内外价差进一步拉大,预计年内羊肉进口量将稳步增长。需求方面,随天气转热,需求逐步转淡。羊肉及活羊价格小幅回落。羊肉集市均价61.05元/公斤,环比下跌1.1%,同比上涨11.8%;活羊价格27.26元/公斤,环比下跌1.0%,同比上涨15.1%。[1]按 wind 中的权重计算,猪肉、水果、水产品价格增速下滑合计对这 0.3 个百分点的贡献率为 72%。[2]温州市金融局发布。“温州.中国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设有监测点达200多个,涉及22个城市的当地金融办、温州商会、温州金融机构省外开设的村镇银行等,每周采集的样本量平均在300笔左右。采集的样本经审核后根据专家确认的综合权重计算出周价格指数。[3]深圳市电子商务协会发布。[4]中国人民银行数据。[5]中国人民银行数据。

  • 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备案号:晋ICP备2023014595号
  • 公司地址:太原市小店区长治路308号同昌创业园5-6层
  • 邮 编:030000
  • 邮 箱:shanxi@sacga.cn
  • 电 话:400-663018
  • ©2019 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