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山西农担”首家分公司农谷分公司揭牌本报晋中12月15日讯 瑞雪纷飞兆丰年,“新农贷”“贷”来三晋农家乐。12月15日上午,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农谷分公司正式挂牌,这是该公司继2017年9月8日与太谷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之后的又一创新之举,也是该公司在全省设立的首家分公司,更标志着该公司在太谷县“新农贷”创新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据了解,目前,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已和全省榆社、繁峙、潞城等17个县级政府签订战略协议,并启动“新农贷”创新试点工作。同时,在清徐县、盐湖区、襄垣县、大同县、临猗县等地设立了5个办事处。 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智计文表示,今天,在太谷县举行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农谷分公司揭牌仪式暨太谷县“新农贷”创新试点工作启动大会,这是省财政厅有效破解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小微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省财政厅支持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的重要创新,更是省财政厅贯彻学习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 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晋敏告诉记者,山西农谷分公司的成立,从而实现了我们公司机构、人员、业务三下沉,为更好地推动太谷县“富民强县”的发展,为实现“新农贷”在全省开花结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太谷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代表发言的山西果途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牛江勇,今天特别激动。他说,有了“新农贷”做后盾,再也不用为资金犯难了。他表示将带领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省农担为740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担保6.5亿元本报太原12月12日讯 12月12日,记者从省农业担保公司了解到,截至11月底,省农业担保公司已累计为740户新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担保64638.4万元,在保余额40108万元。省农业担保公司成立特别是进入实质性运营的半年多以来,经过全员不懈努力,“新农贷”的政策性功能已得到较好发挥。业务辐射到晋中、大同、吕梁、长治、运城、忻州、临汾、晋城等10市的20多个县(市、区)。其中,按单户担保10—200万元的政策要求,共担保新型经营主体户数为722户,担保总额为50718.4万元,户均70.24万元,户数和金额分别占到公司全部担保业务的97%和78%。今年以来,省农业担保公司继承了山西担保行业内分保、再担保联动合作的传统与特色模式,先后与晋中、大同和省再担保公司合作,对自身机构、业务尚未涉及到的县域,调动更多政策性担保机构的项目开发与风险分散力量,共为80个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了1.916亿元的担保、再担保服务。新农贷“ 贷”出农民万家欢山西弘泰和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忠这个月好事连连。原来,他有一笔由省农担公司担保、邮储银行发放的60万元贷款,到手啦!这两年,刘晓忠的生意越做越大,养的羊越来越多。他的目标是让现有的1600只母羊繁殖到3000只,达到年出栏1万只羊的规模。“想扩大规模,可是手头一下紧了,新建羊舍的钱一时周转不出来。”正在这时,省农担公司和邮储银行合作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贷款项目”让刘晓忠愁了几个月的钱,有了着落。“能赶在母羊繁殖小羊前,盖起新羊舍,这笔钱真是‘及时雨’!”农业、农民、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为农村发展的最大阻力之一。对农民而言,没人给担保、没东西可抵押,让他们的融资道路难上加难。对于这个棘手的难题,今年以来,在省财政厅、农业厅和金融办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划定的政策范围内,省农担公司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既服山西水土又适应山西环境的农业担保发展之路。财政担保资金“撬动”金融贷款恐贷、惜贷、拒贷、抽贷......一直以来,农民贷款难。这个被金融机构视为高风险的群体,因其“规模小、利润薄、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缺抵押、少担保、风险高”的特点,让金融机构望而生畏。有数据统计,2015年,全国农林牧渔业全部贷款仅占全部贷款量的3.7%,远低于农业生产增加值占我国GDP的9%的发展速度。2016年3月,省财政厅出资设立的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正式营业。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省农担公司以“政策性、独立性、专注性”为定位,主要为省内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小微企业进行贷款担保服务;极力支持粮食生产、畜牧养殖、菜果奶等农林优势特色产业,农资农机农技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农田基础建设,以及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家庭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农村新业态。在临猗、阳曲、平遥、新绛、忻府区等广大县级区域,省农担公司把传统担保贷款做法移植到农业担保工作之中,积极与交通、邮储、农业或当地农商行(农信社)合作,灵活开发了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为目的的信贷担保产品,先后为当地的苹果、设施蔬菜、鸡牛养殖、食品加工、青贮饲料等农业产业和观光旅游农村新业态担保贷款496户2.79亿元,既确保了银行资金安全和帮助农村金融机构扩大信贷领域,又以财政担保资金撬动了更多的金融贷款向农业倾斜。今年以来,省农担公司积极与盐湖、榆社、永济、夏县、武乡、大同和万荣等县级政府对接和洽谈宣传,先后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召开启动会议、推荐和示范担保一批项目等“四个一工程”,为当地小麦、玉米、薯类等粮食生产加工和苹果、冬枣、莲藕、红香酥梨等特色农业等62个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小微农业企业担保贷款6270万元,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就业。“新农贷”帮农民“敲开”银行大门2015年,新绛县鹏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山泉镇卢家庄村和孝陵村256户农户的土地共1060亩,形成1060亩规模的种植基地。该村在其中400亩的土地上建造了120个大棚,以建造一个大棚要5万元计算,加上水电沼气池等配套设施,需要投入近9万元。2017年,该公司以“公司+农户”蔬菜种植模式为主,带领村民们致富。但大量的资金缺口制约着公司进一步的发展。今年7月,新绛县鹏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公司为依托主体,为8户新绛县三泉镇卢家庄村的村民通过省农担公司申请批量化农业贷款担保项目,成功申请到贷款435万元。村民麻采龙高兴地说,如果没有省农担公司担保融资,企业和农户都没有办法顺利贷到这笔“救命钱”。据了解,对“龙头+农户”的发展方式进行担保融资,是农业担保工作开展的重要模式之一。省农业担保公司先后在原平、芮城、榆社、盐湖等县域,以红枣加工、阿胶食品和农资供应、农业技术推广等龙头企业为中心,为其产业链上下游的103个新型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了8860万元的融资担保服务,不仅帮助大量从未获过贷款的农户“敲”开银行“大门”,而且推动“龙头+农户”的联动方式更紧密地循环发展。农易贷、晋果担、黄花菜产业贷、阿胶产业贷......围绕各地农产品多样性的特点,省农担公司先后与当地政府或合作银行开发多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信贷产品,涉及全省、跨区域的“山西特产贷”、“晋北青贮贷”等专项信贷产品也在拟定之中。山西晋胶食品公司张国胜董事长说,省农业担保公司的这种做法,解决了农户长期贷款缺抵押、少担保的关键问题,是从来没有过的支农、扶农、为农的具体体现。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我省农业担保需要,省农担公司对县级业务区域的分支机构建设,也按照“垂直化、短链化”原则,已在盐湖、大同、临猗、襄垣、清徐五个县设立了办事处,在太谷(农谷)设立了分公司。这些创新都有力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政-银-担”农担贷款模式趟新路11月7日,运城市万荣县高村乡的张民栋、张毅峰和临猗县的罗成、黄肖霞等12户果农,以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运城分公司这个龙头企业为中心,通过省农担公司担保,为其下游的12户果农顺利从邮储银行筹到贷款910万元。运城市盐湖区鑫之鑫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李新峰以自营的78个日光大棚和46个大棚中的27600颗枣树以及一些固定资产做抵押,通过省农担公司从邮储银行贷款120万元,从公司风险分担率看,政银担的比例为1:2:7。政银担“三位一体”合作这种新型合作模式,是我省“新农贷”趟出的又一条新路。2017年5月,省财政厅、农业厅、金融办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山西“新农贷”创新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行“政-银-担”三位一体的农业担保贷款模式,即依靠政府集团化发现、筛选、培育、推荐符合担保条件的新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经担保的认可和承担风险,由合作银行批量化放款的模式。 大同县农业副县长范晓强说,“新农贷”是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支农的一项制度创新,对引导土地适度集中、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富民强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省农业担保公司在形成“政—银—担”联手运作农业担保贷款主思路的同时,对尚未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的临猗、阳曲、平遥、新绛等更广大县级区域,灵活开发了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为目的的“果库贷”、“农易贷”、“特产贷”、“青贮贷”等信贷担保产品,先后为当地的苹果、冬枣、设施蔬菜、肉鸡养殖、食品加工、粮改饲等农业产业和观光旅游农村新业态担保贷款528户34018.4万元,既确保了银行资金安全,又以财政担保资金撬动了更多的金融贷款向农业倾斜。临猗农商行行长潘学林说,农业的“投入大、期限长、见效慢、风险高”特点,成为银行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的保障“瓶颈”。要加大贷款支持,必须有政策性的农业担保公司分担风险。省农担公司总经理李晋敏说,政银担实质是一种集团化开发、多部门联合办公、集约化加工的新型农业信贷担保模式。更简单讲,政银担三者是一种政府推荐、银行考察、担保承担主要风险的新型分工合作关系。“新农贷”为农民解忧愁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因此,市场解决不了的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必然由政府公共财政去破题和缓解。近年来,财政部已把对一家一户的普遍补贴扶持方式,逐步转变为支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为主的扶持方式。“新农贷”应运而生。“新农贷”对于农业融资破题,意义重大。它的新,在于其与以往的银行运作完全不同。第一,它是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第二,它是区别各个银行各自原有的孤军作战的旧产品,是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利率低、担保费率低的政策性新产品;第三,它是政府、银行、担保“三位一体”,按照1:2:7的比例,集中开发、联合运作、风险分担的方式,而不是银行单打独斗的新模式;第四,它是以贷款主体“成长优先、信用为王”为标准的新型评价担保方式,而不是过去那种“以资产规模论英雄、以反担保能力强弱论成败”的旧的传统金融担保评价方式。具体运作中,省农担公司不搞全面开花,而是以农业经济总量较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较多或县级党委政府积极性较高的县域为试点,通过实施签定一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一个工作领导组织、召开一个启动大会和推荐运作一批担保示范标杆项目等“四个一工程”,开展了县级政府—农业担保公司—合作银行联手扶持农业融资担保全面开花。农业融资难题我们年年在说,年年在喊,如何真正开动脑筋,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切实为农业、农民们办实事,解忧愁这才是重中之重。